钱校长在七届三次教代会上的行政工作报告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2-04-09浏览次数:1412

 

 

推进校庆建设  优化资源条件

 

——在七届教代会、十四届工代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行政工作报告

钱旭红

(2012年3月23)

 

各位代表: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学校向第七届三次教代会、第十四届三次工代会作行政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部分 2011年学校行政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在转型过程中,我们坚持政治上的高度原则性和采取非政治事务上的高度灵活性,重点推进了三方面的探索:一是改组换届校学术委员会。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已组建完毕,其下由学部和学科专业两个层级构成,其中,学科专业委员会是核心,它把同行评价真正落到了实处。为强化全校范围内已经列入规划的学科交叉与前沿领域的重点研究工作,设立了前沿交叉领域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将成为我校践行学术民主,保证教授治学的基石。二是开始组建新的学校董事会,并申请注册了校基金会(独立的法人和独立的实体)。它将成为联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三是推动教育改革试点。我校承担的“中外合作培养工程领军人才”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取得较好的进展。我们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签订协议,建立二级研究院,开始落实三个方向的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今年将落实具体事项。它将成为我校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过去一年里,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转型求发展的推动下,学校各项事业顺利进行,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为完成好“十二五”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

下面,我对这一年来的各项工作作一个系统的总结:

……

 

第二部分 2012年工作重点

2012年的重点工作以校庆建设为主线展开。2012年是我校自1952年院系调整后独立建校60周年。六十年一甲子,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的重点不是要准备轰轰烈烈的庆典,而是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建设准备校庆、迎接校庆,因此我们叫“校庆建设”,而校庆庆典只是校庆建设的最后一个仪式。要以校庆为契机,解决历史上的发展瓶颈问题,改善广大师生员工的民生,进一步提高学校竞争力。校庆建设概括来讲就是优化资源、提升条件,优化队伍、改善民生,践行学术民主、实现教授治学。在学校基本形势明显向好,经济能力增强的情况下,需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创新,解决不符合学校未来定位、制约学校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问题。下面,我谈一下校庆建设几项重点工作的思路:

一、励志明德,升华校园精神与文化

60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大事。我们要以校庆为契机,以庆典为形式,以感动学生、感动教职员工、感动校友、感动社会为核心,将校庆庆典及其前期准备工作,办成塑魂育人的大型课堂。在此期间,我们将深入挖掘、升华提炼、继续发扬学校艰苦奋斗、服务国家民族、传承光大文明、追求卓越等优良传统;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回顾、反思、反省学校建校以来的得失经验和教训,用过去60年的积淀为今后60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优秀的中华文明传统,悠久的古代中国太学、书院式大学文化,是我们开拓发展的坚实基础;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近现代大学发展历史与规范,是我们创新发展的参考坐标;近百年中国大学的探索奋斗与艰辛苦难,成为我们励志明德的精神源泉。我们在此基础上,将立足本校,放眼全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继承勤奋求实的作风,光大励志明德的精神,探索一条符合校情的先进大学制度,培养千千万万英才毕业生,让大气谦和、目光远大、勇于奉献、敢为人先,成为学校新的境界与标志。我们要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国家民族文明、人类和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优化队伍改善民生

我校目前存在、也是今年及今后要下力气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人均科研经费低,二是教授面向本科生的教学量低。而解决这两个问题,要与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

一是优化调整人员编制。学校很多地方工作压力很大,甚至严重缺编,但也有些地方人浮于事,定位不准,职责不明。随着资源逐渐宽松,要及时进行这方面的调整,以优化队伍、提升竞争力。我们要对现有的一、二、三线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采取不同措施,对所有编制进行核编。今年将先用企业的办法,按照投入产出预测我校一、二、三线人员的比例,然后结合学术机构的特性对各单位进行核对,并参照同类学校的内部编制分配状况,明确我校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的合理性,确定人员合理优化配置的方向。同样,实行多年的业绩点也是人力资源调整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二是推动教授与专业学科竞争力的紧密关联。学科竞争力是学校的根本,我校“十二五”的目标是各学科排名不低于全国前30位(排在此后的学科专业,必须有公认的特色)。学科专业的竞争力体现在教授、师资队伍上。所以要建立一套机制,通过自我评价、校学术委员会的同行评议,甚至是校外的评价以及将来的国际评价,把教师的个人收入、个人荣誉跟学生培养质量、专业学科竞争力和排名对应起来。

学校明确,学科专业由学校主办、学院承办,对全校开放。一个学科专业以本学院的人员为主,同时把校内其他学院优秀的教师吸引、兼聘过来,动用校内所有最优秀的师资资源。按照学科专业的竞争力及未来定位,建立起相应的师资队伍的金字塔结构,从岗到人,从事到人,明确责任与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人员收入提供准确的依据,也能解决本科生专业和研究生学科的质量如何保证以及学科专业评估的绩效谁来负责的问题。

我们希望每位本科专业的教师都是学校最优秀的教师,同时把最优秀的教授奉献给本科专业。办好本科专业一般至少要有几门核心课程和实验课程,要确定谁是核心教师,核心教师须达到的水准。核心教师要设置a、b角,特色各不相同,专业的其他教师、助手由这些核心教师进行推荐,随后进一步由学术委员会进行评价和学院聘用。

三是提高人员收入。今年学校在这方面投入比较大,额外增加投入1个亿,几乎是之前经过10年递增而实现的最终年度津贴投入的总和,希望最迟9月份全部兑现。总体原则是,在存量中规范,增量中改革;在提高的同时缩小差距,特别关心目前收入较低的青年教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收入分成基本、岗位、业绩、卓越几个部分。提高人员收入要与基础的人事编制优化调整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整体水平提升,二是稳定队伍、重点保证。使每一层队伍都能得到稳定,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职员工有主人翁的荣誉感。与此同时,为真正把奉贤校区的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和保障落到实处,鼓励科研进入奉贤,业绩奖励等要向在奉贤工作的教职员工倾斜。

三、优化调整学校资源,提升教学科研条件

我校的用房资源分配现状是总体紧张,分布不均,基本条件差,严重制约教学水平提高和校区合理定位的实现。我校在“十一五”对校区的功能定位是:徐汇校区以本科生专业阶段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基地为主,规划容纳研究生和四年级本科生;奉贤校区以本科基础教育为主,兼顾本科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规划容纳一、二、三年级本科生;金山科技园区以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延伸教育层为特色。这样的校区功能定位方案我们没有改变。按照国家对学校用房的92标准,我校用房建设基本达标,但因偏远分割,金山科技园区260亩约10万平米用房无法用于基本教学科研,奉贤校区面积达1540亩,用房使用率很低,而徐汇校区700亩则压力巨大,不堪负荷。奉贤校区已投入了十多亿建设资金(这些投入绝大部分都是我们学校的自有资金),资源远远超过徐汇校区,如图文信息中心、体育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理学院大楼、化学实验楼等公用设施,均建造标准高、条件好,但利用率均不高,目前仅容纳了10000余人。而区区700亩地的徐汇校区却承载着研究生8000人、本科生7000人,继续教育周末上课8000人,高峰时段要达到2300025000人,此外周围居民也常常进入校园,用房非常紧张。徐汇校区一方面是实验室用房极其紧张(如化学学院的实验3楼、13楼,药学院等),很多仪器摆在走道上,有的实验室还常年失修,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另一方面是有些区域根本没有得到充分使用(如某些实验室、产业用房长时间空关,多少个月来一直贴着封条。这些用房情况是我去年到各学院逐间调研出来的,这也是我第三次进行全校范围用房现场调研)。除此以外,徐汇校区的教室、食堂、6-7人一间的学生宿舍、办公室都也严重紧张、基本条件差。

因此,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校区调整、用房调整,提升教学科研条件。否则,奉贤校区的教学科研功能将无法真正体现,资源闲置,徐汇校区则将面临仪器装备无处安放、教学科研条件难以改善、人才引进培养困难的窘境。奉贤校区要逐步成为本科教育的重心和新兴科研的立足地;随着上海市区铁路的开通,今年年底金山园区会迎来一个很好的机遇,要成为我校科研院和2011协同创新发展的主要战略储备地;徐汇校区既要对外开放又要保持大学独有的风貌。

今年,学校将另外投入一个亿以上的资金和7千万修购基金,调整、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条件。学校各校区资源应该通过搬迁、征用、整修、整顿、清理、置换得以优化,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

首先,通过三年级入驻奉贤进行调整。多年前,几经波折,后根据上级指示,我校的新校区安排在奉贤。有关其定位有过长期慎重的讨论、规划、论证与决策。目前,奉贤校区仍然地处偏远,公共交通、外围生活设施有待完善,这都是建设与运行时一直面临的严峻挑战。许多师生员工有为难情绪实属难免,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在人员收入、设备投入、土地使用等外界条件即将基本缓解或者改善之时,不与时俱进继续已有的规划实施,但为喘息一两年,采取观望的态度,将可能为未来留下潜在风险。一旦外围情况发生改变,校区调整就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多年来的校区建设运行中,我们有许多这样的前期经验。况且,徐汇校区现有的每况愈下的生活、住宿、实验条件压力越来越大,不但难以维持,更不可能满足各方所欲求的教学条件的进一步扩展和改善。在校庆之年,不作进一步调整,不满可能滋生,并越来越严重,维持稳定都可能成为一个难题。

在条件允许时,如果不适时提高全体人员收入,就是对教职员工主人翁地位的漠视,就不能最大程度团结力量解决未来的困难和迎接共同的挑战。而在整体情况好转,收入提高热情高涨时,不及时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消除制约因素,就会愧对学校、组织和师生的重托。

本科教学重心进入奉贤,不仅仅是教务、教学进入奉贤,而且是学校教学科研的相当部分工作中心进入奉贤,是研究型的本科教育进入奉贤。这里,需要通过政策调整,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向奉贤的联动,尽可能使在奉贤的师生感受到更多的舒适与方便。

学校的既定规划是三年级整体进入,但由于土地证问题,今年暂时不能完全实现,只能按照文理工的次序依次进行三年级入驻奉贤的调整。文科三年级去年已经进入奉贤,今年部分理工科三年级也将进入,明年工科三年级拟将全部进入。与此同时,我们要确保教学实验的落实与正常运行,保障学生的创新实践的开展,为学生在市区的社会实践提供方便。徐汇校区空余出来的资源则可用来缓解各类用房的紧张状况。

第二,在校院间进行用房调整,并尽可能恢复用房原有功能(如特殊实验室,造价高),腾出更多有效面积,提高投入产出率。

第三,要真正建立用房的收费制度。用房交费不是为了创收,所交费用对于学校财政来讲只是杯水车薪,目的是建立用房使用机制,优化调整资源,形成校内用房的良性循环。

用房资源的优化、调整工作将于9月份基本完成,我们希望调整出的用房能实现:一是能保证学校、学院有公用的实验仪器平台;二是学院能有公用实验用房,教授经过批准可以限时借用、到时返还;三是能留有一定的流动人员实验室用于孵化基地建设。

四、推进研究院建设,筹划2011协同创新

科技研究院是把学校基础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研究结合的落脚点,可以弥补现有机制的不足。科技研究院将实行人才孵化机制,学院相中的人才可先在研究院工作,学校给予一定条件支持,不进入学院人事编制,但由学院参与管理,学术贡献属于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优秀者再进入学院编制,在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科技研究院对外也可以专门聘任流动编制的秘书、实验室人员、行政人员、科研助手,他们是学校的人,但与学校又有一道防火墙隔离。它将成为学校优秀人才的孵化摇篮,提高整个学校的人才利用率。这是一套与学院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的体制,它为以后人才的去留留下了余地,是我校人事机制改革的一部分。也正因为此,我们要求学院腾出部分房子,作为公用仪器用房、公用实验用房、未来教师的孵化基地用房,其中每个学院都要有研究院的实验室,此外金山园区也作为研究院的重要一部分,这些都为机制调整提供了空间。

2011协同创新是指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根据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协同创新计划,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协同创新的重点是解决创新主体的“生产关系”问题,以便更好地释放创新要素的“生产力”。这是国家的最新发展策略,我们要不失时机,积极筹划,领衔和参与各类协同创新项目,依此合理、充分利用好金山科技园区和徐汇校区的空余土地,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创造先机。

五、提高学校公共仪器水平

做好基于仪器的科学研究和研究服务,使校、院、所、室的各级分析中心和较大型仪器的共享运行水平处于国内领先。通过校庆建设进行大型实验仪器购买,购买中特别注意奉贤校区科研和学生创新实践的需要,特别注意学校公共仪器水平的提高,特别关注高水平优势前沿研究对尖端仪器的需要。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校、院、系(所)三级的公共平台,这是由我校的学科特点决定的。我校专业相关度高,如果仪器重复购买,不提高使用效率就会造成极大浪费;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大型高端仪器的购买,要与相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相配套。如果没有相关的使用人,将会造成极大浪费。

六、教授治学、服务学生

在党委领导下,实现教授治学、学生自治是我们重要目标。学术委员会的架构去年已经搭好。今年,学术委员会要在党委领导和行政推动下完善机制化、机构化、正常化,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我们的学生。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都必须围绕人才培养一个中心,将育人贯穿于各项工作中。除通过教师间的相互竞争,提高课堂质量以外,我们将加大对第二课堂的支持力度,用“科学和艺术”与“网络游戏和影碟”争夺对学生的教育权,让高雅的情操训练引导、呵护学生的成长。

……

 

金秋十月,我们的校庆庆典将在奉贤校区举行,徐汇校区将经过部分修整展现含有历史韵味的新风貌。我们的校庆不重规模、层级,而重精神与感受,将尽力办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职员工喜气洋洋的节日。

我们的校庆主题是“因您而感动”,“感动”是最关键的词。要让别人感动,首先至少自己应该要感动,要被自己在各自岗位上对学校事业的坚持、对学校事业的奉献而感动。我们幸运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岁月、迎接60年大庆,我们清醒地牢记我们的任务是为学校事业成为中流砥柱、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今秋党委将换届、明春行政将换届。我们能在一起共同奋斗,就是需要十分珍惜的缘份。我们刚刚卸任的老书记沈伟国教授,在去教育部作离职的最后一次汇报谈话中,仍在争取学校利益,牵挂学校的发展。在他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努力下,在他任书记的最后一天,影响我校近8年的奉贤校区土地证问题得以解决。他坚持工作到在岗的最后一个小时,站好最后一班岗,给我和大家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我们要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不激进、不退缩、不保守、不回避,勇担责任,适时推进事业需要的各项工作,不把问题留给后来者,为后继者奠定好的局面。

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全校师生需要高扬大学精神,求同存异、携手奋进、忠于职守、踏实奉献,这样,历史将给予客观的评价,历史将会感谢我们。

各位代表!

六十载风霜沐雨,六十年承转起合。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年份,我们将举办一场不讲排场、不事张扬、感人至深、内涵丰富的校庆,要充分发扬大学精神,关注社会热点,解答社会困惑。岁月流转,甲子重新。六十年是回首纪念,更是翘首展望,我们要以校庆建设为契机,全力推动资源整合,推动学校竞争力和民生走上一个新台阶!

在建校60年之际,让我们以崇高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团结,更加努力,继承创新,贯彻学校《“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共同创造华理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