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校长在2005年教师节及迎评估动员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7-01-12浏览次数:1067

 
敬业 创新 育英才
 
――在2005年教师节及迎评估动员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钱 旭 红

    教师的天职是化愚钝为聪慧,教师的魅力在于化腐朽为神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中华民族落后的人力资源转化成先进的智力资源的希望来自教师,华东理工大学由平凡走向卓越的动力来自在座的各位教师。半个多世纪以来,我校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如今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起着栋梁作用,正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要贡献。一代又一代教师的默默奉献,对华理的发展壮大功不可没,正因为你们的辛勤工作,华东理工大学才有发展的基础,才有了今天奋进的前提。值此庆祝教师节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党政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对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节日祝贺!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不仅仅是为了回顾我们曾经创造的业绩,更是为了明确作为教师对学校未来、学生未来所担负的责任。
    大学的根基是本科人才培养。根据多年前的规划,2007年我校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我们学校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的本科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及教育质量,全校上下必须尽其所能,全力争取“优秀”的评估结果。下面,我就迎评工作谈几点想法和认识,供全校师生讨论、参考。
 
一、树立忧患意识,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评估
    由于国内某些著名大学获得了国家的大量投入,我校本科教育在整体水平上与他们的差距被拉大,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面对2007年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水平评估,这将是我校通过迎评促建,落实“年年变样三年富强”行动纲要的最佳时机。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已由单科性学校发展为多科性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目前,某些我们并不在意的学校在本科教学方面正在超越我校。没有优秀的本科教学,就无法体现一所大学的水平是否达到了优秀的层次。过去的数十年,特别是文革以前,学校培养出了成思危、朱道本、王基铭等政界、学界、产业界的领袖与精英。而未来,学校能否为产业和社会发展培养出同样甚至更为杰出的人才,是对我校本科教育的严峻考验。
如果此次评估不能获得优秀,学校的许多工作,如学科建设,博士点申报等等,都将遭遇难以想象的困难。今后,教育部将每年统计公布一次高等学校教学状态数据,探索学科专业评估,逐步建立将评估的结果与增设新专业,审批学位点,确定招生计划等相关政策挂钩的激励机制。对我校而言,如果评不到优秀,则会使本来不大的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展受到限制。而且,评估结果不只影响研究生教育,还要影响本科招生规模,影响拨款额度,使我校已属不易的经济状况更为艰难,乃之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因此,迎评创优绝不只是教务处的工作任务,而是事关每一位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
评估将使我们有机会全面系统地回顾50多年的办学历程,总结经验,挖掘学校精神的精髓,把办学理念真实地展示出来。评估也有助于正视自身的不足,反思一些失败的教训,从而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教学原则,探索教育规律。我们要以振奋的精神、创造性的思维、积极地迎接评估。通过评估促进本科教学的全面建设,创造学校更加辉煌的未来。
    近一年来,大批新干部被任命到校、院各级领导岗位。这些干部有工作能力,有创造热情,也有经验积累,但不少同志缺乏对本科教育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有的缺乏教育理论修养,缺乏实践经验与教育理论相结合的充分磨砺,因此,通过迎评创优工作,将使我们的干部对本科教育的领导与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这比专门的培训将具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
    对一线教师来说,搞好迎评创优是提升业务水平,获得社会和学校认可的重要良机。毫无疑问,广大一线教师大多为业务骨干,学科专家。但是,教育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教学是独特的艺术,有些教师在这些方面缺乏足够的积累。据调查,有的课程不及格率高达60%,有的老师随意涂改课程成绩,还有的老师,竟然用研究生入学试题来做本科生的课程考试题,需知道,水平选拔与课程合格测验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教育评价。诸如此类的现象表明,我们的某些老师缺乏应有的教学素养,必须借此良机不断提升教学认识,努力探索教学艺术,逐步形成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为保证优秀的评估结果,需要全校在本科教学的理念、方向上形成共识。在相关的评估指标上逐步分解,任务到人,职责明晰,奖惩分明,明立军令状,保证评估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面向未来,准确定位、树立本科教学新形象 
    今年七月结束的校党代会已明确,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因此,我校的本科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工匠的层面,而是要培养精英、大师,我们要追求培养出未来在各个领域起领军作用的创新型人才。面对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强大的同行竞争,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将面临许多需要解决问题,如教育的理念、方法、手段等问题。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学科建设是本科教育的基础平台。党代会及三年行动纲要都要求,在学科建设中加强生工、能源、制药、轻工、材料、石油化工等学科的建设,实现化工优势延伸;大力支持信息、机械、环境等学科的建设,充分利用学科优势,进一步强化特色;推进生物学、药学、化学、数学、物理学等理学基础学科发展,实现优势向学科源头拓展,真正实现理工结合;围绕学科调整,加大支持力度,扶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发展边缘和新兴学科,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和研究方向。经过若干年的建设,逐步使相当数量的学科成为在国内有影响的优势学科,其中部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峰学科。
    三年行动纲要已明确,在完成三个校区功能科学定位同时,潜心树魂,构建研究型、人性化本科教育体系。
    所谓研究型,就是从学校角度,要推进研究与教学的融合,将研究的优势衍生到教学,并促进教学,反哺教学,要让获得社会公认的我校研究成果在教育思想、教材编写、教学实践和方法手段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要把教学作为科学研究来对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课程和服务,同时还要成为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在可比的基础上,同等对待研究与教学。同等对待不是对现状的认可,而是反思和超越。要像鼓励以研究为主的教师开展科学、艺术、社会研究一样,鼓励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同时,开展同等水平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研究,鼓励他们在国际、国内著名或知名的,专业或领域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召开国际性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研究学术会议,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及相关探索。
     所谓人性化,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因势利导,塑造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英才。人及生物不同于工业产品、机械产品的显著差别就是个体差异性,同一父母生出的子女,个性、外貌都不尽相同。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学生群体与目前统一、格式化的教学模式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如果采取犹如计算机磁盘清洗一样的格式化,对教育和学生而言可能是无尽的悲哀。差异性既是挑战,又是机会。个体特征可能是优点、也可能是缺点,其能否发扬光大或修正缺点决定于教师的耐心和爱心,取决于学生的追求和自我定位。千奇百怪的树根在伐木工的眼里是无法成栋梁的废物,而在巧夺天工的艺术家眼里是富有灵性的根雕。浅显的道理不言自明。
    研究型、人性化的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创造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我国教育的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重理论,轻实践较为普遍。而我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随之带来的社会快速转型,均需要我们更新和进一步明确教育理念。我校长期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有长期相关人才的培养经验和积累,因此,重实验、强实践、培养产业和社会精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三、勤奋求实、开拓创新,树立本科教育优良学风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有待提升,就业率低的矛盾是一种突出体现。2004年9月初,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仅为73%,至年底,达到84%。我校2004年底就业率在97.2%,供需比保持在1:4左右。其中,就业于三资企业多达40%,有的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然而在全国范围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大学的问题。某些毕业生成为了就业机会的消耗者,而不是就业机会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本科教育的质量效应还跟不上社会、经济快速变化发展的现实,我们的教师尚未能真正传授给学生善于创新、独步天下的本领。
    要建立研究型、人性化的本科教学体系,需要树立优良的学风,这包括教师风范和学习风气。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发挥着关键作用。我这所说的教师包括具有教师资格的课堂主讲、教学与实验辅助人员,研究人员、行政人员。这里没有教师与非教师之分,只有最佳主角与最佳配角之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高水平的教育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工作中需要求严谨,不照本宣科,要不断追求创新。严师出高徒,高徒出名师,我校的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有许多动人事例,外语学院就是代表。然而,必须看到的是,确有某些教师视教学为“打工”,有的甚至在磨洋工,从批改学生试卷中的严重失误,到课堂教学中的漫不经心,这些现象并不陌生。有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缺乏竞争力,把整个暑期当成了带薪带奖金的法定假日,而忘了将其作为提高业务水平、进行工作交流以促进教学的重要契机。大学不是世外桃源,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业的缺陷不可能再继续下去。学校将通过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通过奖惩、晋级淘汰,逐步消除与高水平大学不相符合的这些状况,使“工作是生命”成为共识,成为风尚。通过对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衣着服饰进行规范式的规定,让教师认识到讲台是展现个人风采、个人魅力的演讲台、舞台,鼓励教师们成为课堂“连续剧”里的明星,让教师每一节课都有忘我的投入和真情献演,通过感动同学来感动自己,感动校园。要通过机制创新和敬业精神的发扬光大,让教师感觉到为师者的崇高,让学生体验到为师者的可敬。
    非课堂教育、非智力因素教育不是课堂教育的简单补充,而要让其成为课堂教育的“手性”对称的镜像。在树立一批课堂教学的精品课程的同时,要挖掘、树立以国际数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京剧欣赏、女子乒乓球队、左岸女子乐队等为代表的精品校园文化项目,让学生懂得何为团队精神、何为竞争意识、何为素质与能力,何为面对失败和成功时的正确心态。
    要重视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及科学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没有知识的传授,就谈不上精神的传授,有了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不一定表明就拥有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知识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和老化,然而其所蕴含着的先哲们的伟大精神和深邃智慧,诸如独特的观察视角、分析途径、解决方法,放置于今日仍然光彩照人,仍在很大程度上、至少部分地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实践。所有知识上升到最高境界都是哲学,所有从不同观点出发获得的投影之高度综合才是事物真实的形象。兼容并蓄、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掌握知识中所负载的精神内容,教师应该以这样的学习态度去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在精神上与先哲们的对话,从而成为懂“物理”、辨“事理”、明“人理”的青年才俊。后成“家”,先成“人”。使学生通过学贯五车而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
 
四、更新观念、全校统筹、协力推进迎评创优
    在迎评估期间,需切实实施的工作有许多,我们将有步骤地重点推进。
    建立任务型机构。成立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各类任务型组织机构,全面协调迎评创优工作,各组织机构要围绕学校目标,用新鲜的语言,独特的措施,数字化的目标,确定工作原则与举措。
    系统协调,稳妥消除结构体制性问题。目前,在不同的校区、学院专业重复设置、要求质量不一的现象较突出。要从强化学科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角度,在迎评估期间通过调研、形成共识、行政推进、逐步解决。
    基础课程,特别是重要基础课程严重缺编,有的甚至达到40%.如此严重的缺编将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规模的扩展.对此,必须予以重点解决。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规定,难以很好地落实。作为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对我们最重要的立校基础――本科教学的贡献不够突出。这一局面需要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予以尽快解决。
    科研教学一体化。科研与教学的分离是我国高等教育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曾经在我校发挥过积极作用。一方面,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与科技前沿的远离,造成了教学及其队伍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科研与教学的脱离,大学研究的兴趣化、个体化倾向使得其研究至少部分脱离了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任务。大学的核心是“人”。大学教学不同于中学教学显著之处在于教师具有研究能力,教师能够将其研究感受、体验、思考引人教学以启发学生,而不是有口无心,照本宣科。大学的科研不同于科学院,通过科研过程培养优秀的学生是其第一目标,而相应的科研成果则是学生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参考。因此,我们将在观念、政策、队伍、教材建设方面促进科研与教学的一体化。
    政策杠杆推进教学。在职称评聘中,对教学为主的教师晋升职称时,今后将只对其研究水平和能力作出要求(如论文、成果)。使之明确,研究(科学、艺术、社会研究,或者教学教育研究)水平与能力是胜任大学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为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教学,而对其所承担的项目、经费不作规定。但项目、经费对以研究为主的教师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鼓励研究人员上讲台的同时,鼓励教学人员加入校内重要的研究团队作校内访问学者,参与研究工作,以此提高其研究水平与能力。
    根据三年行动纲要的目标,学校将分三年每年递增800万业绩津贴,目前即将发放今年的业绩津贴,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确定并发放业绩津贴将是今后一贯的政策。今年的重点是向本科教学倾斜(900个教学及辅助编制占有520万/800万),重点鼓励量大质优的大规模的基础课教学、专业教学、实验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建设等。而研究生教育中只对课堂教学及指导论文进行奖励,科研、党政只进行个别类型业绩奖励。我们要通过连续三年的经济政策和行政政策推动来表明,你是否为华东理工大学作出了贡献。你是否需要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是否需要你。
    名师彰显品牌。在教育团队建设中,学校将鼓励在校外具有高知名度的教授领衔或命名精品课程,让在校外具有知名度的责任教授团队领衔品牌专业,鼓励优秀在校研究生担任实际课堂助教、实验助教。将采取个人授课、双人对话授课,知名教授领衔的团队授课等灵活方式鼓励名师走向讲台。建立面向社会的专业及重要课程的网站,让教授的个人声誉与学校的教学质量挂钩。为减轻著名和知名教授的时间与工作负担,要建立团队或集体的业务秘书制度去保证这一设想的落实。通过经济政策、运行机制、行政措施使之落到实处。
    以行动证明,一切为了学生。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我校已有一些探索,但还很不够。对系统知识较为关注,对实验环节、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要在抓精品课程和名师工程建设的同时,强化我们的实验实践教学,辅之于信息化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重点进行并实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提倡以社会或自然的热点问题及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从传授知识逐步过渡到方法和精神的传授,把教书育人的理念贯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建立更加灵活的学分制,推行弹性学制。改革课程设置,建立三级课程平台,通过课程建设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行按大类招生,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专业的自主权。
 
    老师们,全校的教职员工们,尽管我校目前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缺乏来自政府的额外经费支持,又处于国家宏观调控时期,但正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启动实施了困扰学校多年的房贴,提高了退休人员待遇,并即将发放业绩津贴,尽管这些仅仅是艰难的起步,但这毕竟是迈出了走向富民的第一步探索。
    也正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全校发动,群策群力,精心组织了博士点申报,其申报学科超出了我校传统的优势范围。今年的博士点争取公认为是最为困难、严格的一年。根据目前的情况,由于我校初评名列前茅或处于先进行列的较多,因此有望成为我校历史上获得博士点最多的一次。如果确实如此,这为迈向强校走出了的第一步探索。
    我们相信,在勤奋求实、无怨无悔、勇于创新的全校的教职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在建设好新校区的同时,顺利地获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优秀评价。为华东理工大学的跨越性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