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校长在六届三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7-03-21浏览次数:1525

 

振奋精神,团结创新,为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纲要而奋斗

 

——在六届三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钱旭红

200732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07年是我校建校55周年,有几件大事,将载入我校史册:决胜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是校庆的经典序曲;奉贤校区正式启用,实现三校区整合运行是校庆的高潮乐章,建校55周年华诞庆典将是校庆的华彩总结。同时,2007年又是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也是贯彻落实三年行动纲要的结局年。因此,我们在万物苏生的开春之时召开六届三次教代会,共同回顾去年的工作,部署今年的任务,对我们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重大工作,迈出跨越式发展的坚实步伐,无疑是非常适时、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

下面,我代表学校行政,向本次教代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

 

第一部分  2006年的工作回顾

2006年,全校教职员工紧紧围绕我校三年行动纲要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教书育人为中心,校区建设为重点,决战2006,实现规模扩张和内涵提升的双跨越。通过统一思想,奋发进取,把握重点,积极开拓,实现了该年度的工作目标,使学校各项事业继续保持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从下列六方面对2006年我校的工作作一简单的回顾。

一、教书育人工作捷报频传,为迎接本科教育评估打下坚实基础

(一)迎评促建工作扎实展开,取得实效。

——学校投入6000万元改造教学实验室;

——房鼎业、陈晓祥、史济斌教授当选第二届上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房鼎业教授当选国家级教学名师,成为我校历史上首位国家级名师;

——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

——5个教改项目入选全国高等理工教育教改项目

——两次授课大赛遴选出一批课堂教学名师;

——18个校级教学科研互动示范基地立项建设;

——46门教材入选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

——金山、徐汇两校区实施整体整合。

(二)教育思想与校训大讨论全方位展开。

学校为明晰办学思想、理清办学思路,形成和培育全校共同的教育理念与精神,上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大家围绕过程工程与过程思想勤奋求实、励志明德,重新审视我校的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及校训,校领导分别主持召开了8个座谈会,各路教学专家对学校办学思路、理念、特色、校训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与“三年行动纲要”相衔接,推动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规划,通过多层次研讨,形成了学校章程、事业、校园、学科、队伍四个发展规划以及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等草案。

(三)辅导员队伍建设获高度评价,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上加大力度并取得丰硕成果。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受到教育部、市科教党委的高度评价;学校为培养高质量的博士研究生,首次集中引进”11位院士为我校研究生开设了14场化工前沿系列讲座;我校科研论文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论文屡屡获奖;本科生英语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各项赛事中成绩名列前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我校学生在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上喜报频传,共获各类奖项30余人次。

(四)体教结合工作获高度评价,乒乓球队成绩骄人。

我校体教结合工作获市领导高度评价。校乒乓球队在中国乒乓球俱乐部女队(超联-甲A升降赛上双双晋级,包揽了此赛事的全部晋级名额,在第13届市运动会大学生组乒乓球赛中获四项冠军、五项亚军。

二、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顺利发展,科技工作再创新高

随着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学校的整体建设和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组对我校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检查验收后得评价是:投入产出比高,人心凝聚力强。

十一五各类科研项目顺利启动,科研经费到款连续三年突破2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和资助总额创历史新高,资助总额比上年增长32.4%;横向科研项目到款比上年增长50%以上,首次超过纵向项目到款;大型煤气化及煤基合成反应器应用基础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获得资助。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评估;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型工业反应器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与药物发现国家科学创新引智基地获准立项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的化工类设计甲级资质进入公示阶段。

胡英院士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我校有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年学校共获得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首获教育部十大科技进展;授权发明专利116项,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人文社科类科研经费到款首次突破千万;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7项,列上海市高校第5位;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在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论坛上,我校与兖矿(集团)公司联合开发的“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被授予2006年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科技)十大案例之一,我校与西门子公司的合作被授予2006年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十大案例之一。

我校军工“三证”体系建设已提前完成,同时还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协作配套先进单位”称号。

我校与上海华谊(集团)公司联合建设的先进化学与化工技术研究中心运行取得重要进展,首批23项科研项目正式启动。

三、奉贤校区一期工程第一阶段建设项目基本竣工,为实现三校区整合运行的历史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奉贤校区经过一年建设,已基本完成一期工程第一阶段单体建筑19万平方米(包括公共教学楼、基础化学实验楼、理学院楼、外语学院楼、信息学院楼、食堂、单身教师公寓、学生公寓),体育场看台、市政道路、桥梁驳岸、绿化景观等也基本竣工。这使我校历史性地拥有徐汇、金山和奉贤三个校区,并将在今年9月实现三校区整合运行。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依托科研创新平台、重点研究基地集聚拔尖人才,培育创新团队,形成了以院士、*、“973”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领衔的一批学术团队,大型煤气化及煤基合成反应器应用基础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其成果被列为2006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学校实施了本科教育创新团队制度,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品牌专业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分两批建立了30支由高水平教授或博士生导师领衔的本科教育创新团队,有力地促进了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学校已初步建立的以学校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为主体的符合高校工作特点的教职员工的薪酬体系,建立我校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收入分配机制,学校在2005年实施业绩津贴制度的基础上,2005-2006学年发放业绩津贴1310万余元,发放激励岗位津贴2714万余元。教职工的住房补贴从2006年起开始发放。

五、国际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我校国际教育发展势头良好。承担了有来自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的教育部副部长、大学校长和教育界高层管理人士参加的 “阿拉伯国家大学校长研修班” 培训任务,在非洲国家乍得和我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与我恢复外交关系的重大外交事件中,承担了接受和安置原在台湾学习的乍得留学生任务。目前学校在校各类留学生(含博士、硕士、本科、进修、语言学习、短期培训)为581人,国际教育学院正式成立。

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2006年,我校与7个国家和地区的11所知名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学校共派往35个国家和地区进修留学、考察访问、合作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的教师与学生368人次,共接待海外来宾677人次,共授予、聘请海外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名誉学衔28人次,共有12次国际会议在学校举行。

六、机关及后勤各单位加强服务意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机关及后勤各单位在各自分管的各项工作中切实加强服务意识,兢兢业业,扎实工作,成绩突出,在这里不一一列述,请大家参看学校下发的《2006年行政工作总结》。

从上面简单的回顾中可以看出,广大教职员工在去年,即实现三年行动纲要的关键之年,工作非常努力,成效显著,我校的发展态势良好,为此,我谨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但是,在庆祝我们取得诸多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仍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各种原因,我校与其他发展态势更加迅猛的高校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更应清醒地审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以此作为我们奋发图强、迎头赶上的起点。

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虽然几年来学校总收入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资金的紧缺仍然是制约和限制学校建设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因素,我们仍然必须拓宽筹资渠道,努力使这一局面发生改变乃至根本性的改变;

第二,机关及后勤工作效率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既有我曾经说过的各个层面需要培养干练之才,也有机关工作缺乏相应制度化的业绩考核办法及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三,我校教风和学风近年来有长足的进步,但从迎评促建的工作实践中仍然反映出一些问题,说明我校的教风和学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第四,我校科研教育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使用,尚不够优化,使提升学校的竞争力面临一定的压力,这也是亟需改变的。徐汇、金山和奉贤三个校区的科学定位与整合运行是一重大挑战。

 

第二部分  2007年的工作任务

2007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保障奉贤校区顺利开学,进一步整合三校区妥善运行,决胜2007。在积极启动与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同时,顺利完成学校“三年行动纲要”中的各项任务,向建校55周年献上大礼。通过总结经验,提炼精神,扩展资源,树立新风,为学校今后的十年,乃至数十年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于2007年的工作任务,我们校领导班子的各位负责同志已经对各个系统的工作作了全面而细致的部署,请大家审阅我们的《2007年工作要点》,我就不再一一赘述。这里,我想就今年五项全局性的工作,谈谈我的意见。

一、关于本科教学评估和申报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20075月之前,全校各有关方面应当紧紧围绕教学评估,同心协力,做好下列四项工作,确保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达标创优。

组织好评估文件、支撑材料、展示材料和关键数据的撰写、收集与核对工作;全力推进迎接评估的软、硬环境建设工作;迎接并组织好20074月初上海市对我校评建工作的检查;精心策划并组织,以全优的状态,做好迎接200752025日的教育部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申报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相关项目。

 

二、关于奉贤校区启用及三校区整合运行

20079月起奉贤校区将建成投入使用,如何平稳过渡,无缝衔接,顺利实现三校区整合运行,是我校建设和管理史上的大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全校教学、基建、信息化管理、实验室管理、后勤等各有关方面的同志认真研究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互相沟通、交流与合作,提前做好各项工作预案,从人员配备、教学运行、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预案及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新老校区教学工作的平稳对接,同时,积极利用新校区的资源条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奉贤校区将成为以基础本科教育及研究为主的生态型、数字化、健康校园;徐汇校区将成为以专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为主的花园式精品文明校园;金山校区将成为以科技研发、延伸层教育为主,以高科技产业孵化与社会服务为方向的特色校园。

三、关于建校55周年校庆

今年我们将庆祝我校建校55周年,现已初步决定,校庆期间不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而代之以一系列讲究实效、高雅温馨的学术活动和社会联谊活动:如老校友参观新校区,新校友慰问学弟学妹及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等,使校庆活动和展示与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相结合。

实际上,本科教育评估是校庆的序曲;奉贤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三校区合并运行是校庆的高潮乐章,10月庆祝建校55周年活动将是校庆的华彩总结。

奉贤校区的建设传承了老校区文脉,坚持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规划、建设理念,今年9月将基本建成。校庆期间,我们将组织老校友参观新校区,共同展望我们华东理工大学的未来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邀请工作在各行各业的新校友们慰问学弟学妹,增进感情交流,让华理学子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

为加强与世界著名学术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实质性合作,促进我校多学科的发展,今年5月我校将主办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参与的 “2007年分子机器和传感器国际会议10月我校联合主办有麻省理工学院参与的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国际学术会议;11月我校与法国居里大学联合主办生物质谱与新药发现国际学术会议、与新西兰奥克兰科技大学联合主办“2007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政策与城市发展国际论坛,将邀请当代西方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B.科布、新西兰国家政策顾问、OECD论坛发起人等参加会议。相信这些国际学术会议对提高我校知名度,把我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四、关于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评估与建设

整合学校资源,做好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的评估与申报。制订“十一五”学校学科建设规划的细则,进行“十一五”211建设方案的论证与实施。积极争取985特色平台建设。

加大科研基地的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保总局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进一步大力加强人文社科科学研究的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现代人文社科科研管理制度,积极组织申报各类人文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大力推进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基地建设。

五、关于工资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校级财政支付的初级人员每年最低费用近五万。仍在增产的事业规模、人员队伍对学校财政形成了很大压力。即使如此,我们将根据“三年行动纲要”,继续高度重视教职工民生的改善与提高,继续增加业绩津贴,重视分类协调,为建设和谐校园作贡献。学校根据国家人事部相关文件精神正在开展新的工资改革,这项工作既是任务,更是机遇,我们要在做好工资改革工作,实现与新规定接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大力统合优化各绩效津贴的分配方案。分类指导,加强编制和聘任合同管理,严格考核,提高效率。

按照学校的事业规模,学科水平,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的 “十一五”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通过选拔、培养、引进等措施,继续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学术团队的建设,重点物色和遴选院士候选人、*、校特聘教授、优秀海外留学回国人才,各类学科学术带头人以及管理骨干。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07年在我校的发展和建设史上,无疑是至为关键的一年,是决定我校今后能否腾飞的一年,是我校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一年,我们今年工作的成败得失,将可能明显影响我校今后发展的走势。因此,我们希望全校教职员工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在各自的工作中发挥创新精神,和谐共进,为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