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校长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7-01-12浏览次数:4591

 

钱旭红校长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民生 


      
安居才能乐业,如何提高教职员工的收入及尽早实现商品住房补贴,成为新任领导经常性的重要议题,无力充分关心员工的民生问题是校领导的心头之痛。 
   
学校内外有债,也很少有国家重点建设的大笔资金的投入,单单房贴就需要数亿,即使借款,也只有转换成收入才可以用于分配。天上不会掉馅饼,困难只有靠开源节流来解决。学校不可能马上就普遍提高所有人的收入,但将可以通过收入与绩效挂钩,逐步提高教职工的津贴收入。 
   
学校将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结合上海南站建设,抢抓桂林南路开发机遇以扩大学校的现金收入,增强房贴启动后的资金支付能力。就梅陇地区也有些最后的机遇可供利用,学校期望通过建房置换套现获得启动房改的第一桶金。由于时机的丧失,上海房价居高不下,学校只有通过各种渠道增加收入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而员工们的实际困难和迫切心情都表明留给学校应对和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现在,校园内外及地上地下都是学校挖潜增收的可能着眼点。学校领导班子多次讨论,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精心设计,多方设法,决心尽快正式实现房贴。 
   
此外,学校已经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尽快购买空调通勤车,以解决住在校外教工的上下班劳顿之苦。 

竞争力 


      在关注民生问题的同时,更要关心学校的竞争力。暑期的学校似乎进入了一个半停顿、接近休眠的状态,犹如一个隔绝于热火朝天、日新月异的大上海以外的封闭怡人的世外桃园。但愿这种状况是换届期间的短暂现象。要知道美国大学的教授是只发
9个月的工资的。大连理工与大连化物所的差异、华东理工与上海有机所的差异更能说明勤奋的重要性。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如果一个人不够特别聪明,又不特别努力,在竞争的社会中,只能在被淘汰或领取下岗津贴之间进行选择。一个学校同样如此。 
     
大学只有雇员和学生,大学不是为全体人员提供服务的区域政府,而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己任的高等学府,学术、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学术学习方面的竞争力,师生员工的民生问题就没有实力去解决、就无从谈起。如何让学校高效、满负荷运转是学校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考核与管理
 


      为了学校尽快进入高效、正常的运转,假期里学校分别进行了业务和党政骨干人员的三年业绩的公开严格的分类考核,为本学期新的聘任提供依据。为建立与师生员工的密切联系,不受干扰地获得来自基层的各种信息和关心群众疾苦,设立并运转了校长电子信箱。不久,学校将调整、缩减学校的委员会总数目并进行分类,设立具有相当权力的以骨教授为主体的
6-8个民主管理职能委员会,它们将与学校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共同运转,相互支持相互制约,提高校部决策的科学性。但事关学校全面工作及员工的生活福利今后将主要听取教代会及工会的意见。为提高工作效率,将大力加强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与改善校内外信息交流与沟通,赋予监察部门对校内所有组织与个人工作绩效的跟踪职能。 
   
这些措施主要是向全体人员提供这样的信息:为提高学校竞争力,公平、公开、公正将成为学校行政运转的原则;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离与相互尊重将成为学校文化的规范。 

发展策略


     
客观、正确地评价学校是开拓发展的重要前提。为听取了解外部对学校的建议和想法,暑假中,沈伟国书记和钱旭红校长等到北京分四次集中看望了广大校友,拜访的校友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阳安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基铭、副总裁章建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朱道本院士、中国石化经济技术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朱煜、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许涛以及舒心田院士等,校友们就母校的办学特色及历史、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校企合作、发展方向等学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都发表了许多重要、中恳、感人至深的想法和建议。 
   
校外校内的呼声都表明,学校不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自鸣得意,否则将危机四伏。我们要站在上海、全国、国际的视角去审视学校已做的和即将做的一切。 
学校不能消极、被动地跟随变化的世界,而必须主动、积极地应对变化的世界直至引领变化的潮流。 
     
我们的创新探索不是为了提供可供媒体宣传、可供他校照搬的富强经验,我们的创新是为了培育我校独享特有的优势。 

学校特色与发展举措 


      华东理工大学的特色体现在学科特色和办学特色上。学校的学科特色是化工与生工等优势学科,办学特色是坚持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学校将创造条件,扶持、建设出若干个国内一流、闻名遐尔乃至称雄的著名学院
(如:化工、化药、生工、材料、资环、信息),学校要汇聚、培养出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杰出学者。为密切与位于全球500强前列的中石化以及似浦东般崛起的上海化工区,学校将恢复石油加工系并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与此同时,在暑期,学校启动了与上海地区的中国科学院单位的强强紧密合作,经过充分协商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决定启动申请筹建化学化工方面的国家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作),集团引进由基因到药物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领衔的团队,组建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国家医药局副局长任德权校友将出任名誉院长。这些行动得到了上海市和教育部的肯定与关注,有关方面表示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学校必须关注学科的平衡发展,将慎选切入口,强化、改善对人文、社会、管理、经济、艺术学科及人才建设,超越已有的模式与方向,建立学校自己的特色。为强化非化学化工类、非理工类学科的影响力,并强调与现有优势学科的联系,不日学校将正式宣布聘请在管理、金融、证券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原化工部副部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学部主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校友担任我校名誉校长。此外,学校将抓紧时机,进行学科的适当调整,让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适当分离,在全校实现学科交叉和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博士点数目大规模上升。同时,强调学科前沿及社会需求,增加对考生的专业吸引力,拟考虑增设化学生物学、中药学等本科专业。 

国际影响 


     
弱国无外交,弱校无朋友。时至今日,虽然我校是一所老重点大学,但在国外几乎没有一所关系紧密地位相当的姊妹学校。今后学校将以优势的国际合作科学研究为纽带定点强化校际联系,鼓励人员互换,扩大学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学校在探讨适当时候准备成立自己的国际交流学院欧亚学院的可能性。它以阿拉伯语系的外国留学生的汉语与专业教育为重点,其理由在于该地区因石油而富裕,有充足生源可扩大学校的影响与收入,其石油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十分重要,且我校有相关的阿拉伯语师资、优势的石油及化工学科以及背靠中石化、上海国际大都市及国际位列第三的上海化工区的特点。在中东和阿拉伯世界站稳脚跟,将会对提升我校在欧亚及美洲的影响有许多帮助。 

校园建设
 


     
尽管全国高校的圈地扩建高潮已经过去,校园建设与发展规划确是我校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此对学校的长远、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科学规划、合理定位、重点突出地建设好三个校区。对学校而言,从不嫌地多,无论是赠送的还是优惠的都想要,关键是如何使用好,功能上如何正确划分。学校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物质资源都不多,因此,为我所用、灵活应变、追求实效是应该牢记的。奉贤校区由于受全国宏观调控影响暂时搁置,将会在年底前解冻投入建设。 

人才第一 


      学校要发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破常规使用人才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在学校的创新团队建设中、职务职称聘任中既要关注屡有贡献的学校功臣,也要关心、扶持脱颖而出的
黑马,为他们留道,为他们铺路(如能够或经常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者要予以关注,如有条件地取消博导上岗的职称限制)。只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学校就会成为大师云集的学府。 
   
一切工作围绕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特点。教学上要不断推进课内教育与课外 教育的变革,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强化和改善对学生及研究生的创造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社会、市场、未来所需要的领军人物和中坚人才。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要涌现出对国家科技与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支柱产业升级、经济繁荣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在党政管理与学生思政工作中,通过选拔促进培养,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各级政府部门、社会机构输送优秀领导干部。要关心校友而不是索取,要有藏富于民的心态,支持国内外校友的自主团体活动,学校成为校友永远的家,使其形成对学校的向心力,让校友成为学校在当地的亲善大使利益代表”,扩大学校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特别要指出的是,学校的各级组织将对在学校历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前辈,如建校时的党委书记余仁、原党委书记蒋凌域、原校长陈敏恒、刚卸任的党委书记徐凤云、刚卸任的校长王行愚等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工作上的支持、重大场合的礼遇。尊重历史才能开拓未来。